轉自中國食品科技網 http://www.tech-food.com/news/2009-7-15/n0278785_4.htm
近日,國內外各大媒體紛紛轉載,在我國臺灣省臺北縣,麥當勞、肯德基的炸油被檢出“砷超標”、含有致癌物質“丙烯酰胺”。鑒于麥當勞、肯德基的知名度和在全球的普及程度,其健康問題一直為大家所關注。僅在用油問題上,它們就不止一次被媒體曝光存在問題。
這一次被查出含有致癌物,更是讓消費者為之心驚。那么,洋快餐究竟用的是什么油,會不會危害健康?我們以后還能不能放心地走進麥當勞、肯德基?《生命時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
洋快餐被曝14天換一次油
據臺灣媒體報道,近日我國臺灣省臺北縣對快餐業炸油進行了連續兩次檢驗,結果發現,麥當勞炸油中含有重金屬“砷”,超出標準高達9—11倍;肯德基使用的炸油,被驗出含有致癌物質“丙烯酰胺”。調查還發現,許多快餐店同一批油會持續高溫油炸,4—7天不會更換新油,一些快餐店甚至一鍋油連續用上14天。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店的食用油第一次被曝出問題了。早在2007年,就有報道稱,在北京、陜西一些地區的肯德基店,工作人員通過向渾濁的油中添加濾油粉,使油變得清亮,從而可以反復煎炸食品??系禄?、麥當勞也承認他們使用濾油粉清理炸油,一時間掀起了沸沸揚揚的“濾油門”事件。據了解,濾油粉實為食品級三硅酸鎂,是我國允許使用的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但是,使用濾油粉雖然可以清潔炸油,卻并不能阻止油品劣化及產生致癌物。
此外,據美聯社報道,在2006年,迫于美國消費者團體和政府方面的壓力,麥當勞公開承認,其每份炸薯條中不利于身體健康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比以前增加了1/3。國內專家分析,這與其使用的炸油密切相關。2005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則對快餐提起訴訟,要求法庭強制他們用警告性標簽標明其炸薯條中致癌物丙烯酰胺的含量,而這種物質也是因為炸油高溫反復使用產生的。 |